没到过东北的银注意啦啊,搁东北的小饭铺大饭店点菜别太摆谱喽,东北那疙瘩的炒菜盘子都贼大,端上来的菜都是山尖山尖的,捧上来的汤都是浮溜浮溜的,傻不拉叽地点多了钱打了水漂不说,备不住饭店还觉得你“二”。
头一回领教东北菜的巨量是刚到农场后不久去北安溜达,第一次“下馆子”,一个不大的小饭铺。我们仨不知深浅点了五个菜。菜端上来吓我们一跳:那么老大的盘子,甚至还有一个小脸盆!那么老多的菜,桌子上铺摆得满满当当的。
三个人、五个菜、两瓶啤酒、一斤水饺,好像吃酒席似的。动筷子以前我们仨就达成了共识:别装假,可劲造!那一顿饭把我们吃撑了,长见识了,也把我们吃后悔了:菜点得太多了!
后来发现不单单是北安,整个东北的饭店里的菜都是海量。东北的大饭店的菜该精致细巧一些了吧?也是实实足足的!这充分证明了广袤的东北大地造就了东北人粗犷、豪爽、实在的性格,不玩虚头巴脑,要整就是实实惠惠的。
连队食堂炒菜的量虽然赶不上饭店的,可也不能算小。当年劳动强度大,我们都特别能吃,只要炒菜一和猪肉沾亲带故,我们都至少吃上两份。正因为东北菜的量大,所以后来才有知青发明了“半份菜”:只买半份的菜,付一半的价钱。
如果东北菜的量也似上海菜的量那样“迷你”,知青想买“半份菜”也张不开口。
能与东北菜的巨量平分秋色势均力敌的是东北的主食。东北的馒头、花卷、包子等,甚至窝窝头,计量单位都是“二两”一个,比“二两”小的没见过。东北的饺子虽然单个不到“二两”,但论“斤”卖。还记得水饺是以“半斤”为计量单位,超过“半斤”的指定是“半斤”的整倍数,比如“来一斤水饺”、“来一斤半水饺”,没听说过还有“来三两水饺”的,也没那么卖的。真有坚持要“来三两水饺”的,估计还得劳驾大师傅先做一回心算:到底捞上来多少个水饺才算“三两”呀?也太调理人了!
与上海瘦骨嶙峋的油条相比,东北的大馃子也绑实得多。所以东北人会讥笑上海居然会有“半两”的粮票:实在让人笑掉大牙!难以置信,娘儿们似的,也太抠门、太寒碜了!
现如今上海的街头巷尾也有不少打着“东北人家”“黑土地”等招牌的饭铺饭店,但照真正东北大地上的菜量已经瘦身减肥了不少。
国内我也算去过一些地方,像东北人那样实诚、像东北菜那样实打实的量好像并不多见。
写于 2013.7.4
说明:文中照片引自网上,谢谢原作者!
————引自在陋巷的博客
评论